嬴非子(约前900—前858年),西周中期人,“横扫六合”的秦国之奠基者、创始者。
资料图
传说颛顼的裔孙女女修吞食了玄鸟卵而生大业,大业生子大费。大费又名伯益,益受命佐大禹治水,又为舜调驯鸟兽,舜便赐姓嬴氏。至商代中期,嬴氏后裔中有名为仲衍者,为商王太戊驾车,甚得信任,太戊为其娶妻。从而嬴氏与商王族有了联姻关系,其后世代辅佐商王,被封为诸侯。至仲衍玄孙中潏,已是商代后期,为商“保西垂”,其子蜚廉,孙恶来均在朝辅佐纣王。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姬发灭纣,恶来被杀。嬴氏族人因历代助商缘故,政治上失势,嬴姓被废,家族流散。
展开剩余62%清水县秦亭镇的非子牧场牛羊成群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勇 张平安
大骆作为非子的后代,居犬丘(又名西犬丘)。西犬丘位于今西汉水支流峁水河谷上游,即今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乡士子川与礼县红河镇一带。其地山川交错,河谷纵横,气候温和,水草丰美,是适宜畜牧的佳地。大骆便与儿子非子在其地养马,兴家立业。历经多年发展,建立起了繁盛的牧场。尤其非子,更擅长于养马,摸索并掌握了一套完整的饲牧和管理技能,使马匹繁殖很快,受到周邻部族的称赞,名声大著。
那个时代,马匹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,马车不仅是人们日常代步、运输的工具,更是构成军事实力的基本要素。因此,社会对马匹有极大需求量,繁殖、培育马匹,是重要性仅次于农耕的一项生产活动。因此,周孝王便召令非子,在王畿之西的汧渭之间主持养马。这里也是一片水草丰美、适宜放牧的区域,非子干得相当出色,不数年,即呈现“马大蕃息”的兴盛之状,为周王室输送了大批急需的马匹。
为了褒奖非子,周孝王决定:“分土为附庸,邑之秦,使复续嬴氏祀。号曰秦嬴。”
有专家认为,非子最初的封地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北部清水县或张家川县一带。张家川县的马家塬遗址局部。摄影/陈斌
周孝王的封赏,使非子在地位上获得了两项重大荣誉:一是被封附庸,从而在政治上了地位;二是恢复了嬴姓宗主地位,嬴氏的恢复,大大抬高了非子在宗族中的声誉。从此,非子一族便以嬴氏为姓,非子称为嬴非子,成为嬴氏族人的再造者。
嬴非子的秦邑,建立在距汧渭间不远的陇山西麓。最早载其地的《前汉书·地理志》,称在“陇西秦亭秦谷”。地域虽小,但其成为秦国发展的起始点,为后来壮大为战国七雄之一,进而吞并六国奠定了基础。
来源:新甘肃客户端
发布于:北京市
